彝族的苦蕎餅、怒族的手抓飯、普米族的糌粑面、羌族的敬酒歌、納西族的舞蹈……23日,中南民族大學第三屆少數民族文化交流節在雙子樓前廣場舉行。15個少數民族的學子分布在“川藏”、“滇藏”、“青藏”三條線路上,展現了“茶馬古道”沿線的民族風情。
學子們身穿民族服飾,紛紛“曬”各自民族的風俗文化。每個少數民族的展位上,都擺放著富有特色的手工藝品、傳統食品、美酒和茶飲,參觀者若想品嘗,需要學唱幾句民族歌曲,或者說幾句地方語言。一位納西族妹子展開寫有納西文字的紙張,告訴大家這是一個成語。在她的提示下,終于有人猜出是“厚德載物”,得以品嘗酸甜的海棠果。
在景頗族的展位上,漢族姑娘朱琳當起了講解員。她說,通過文化節,不同民族的同學互相認識和擁抱彼此的文化。尤其在篝火晚會上,大家手拉手一起跳舞,就像一個大家庭。